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5年2月4日 下午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这是重邮的近代史纲要课程的期末考试笔记,于2019年写成,之后该课程对考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这是十分久远的笔记,请注意时效性。

第一部分:中国近代的条约和改革

条约

条约 内容及意义
《南京条约》 1.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割让香港岛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一个)为通商口岸
4.提出关税协定政策
《望厦条约》 中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爱珲条约》等 *沙俄是侵占中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共侵占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北京条约》 法国人获得在中国购买土地的许可
《马关条约》 1.允许日本人开设工厂
2.割让台湾
《辛丑条约》 赔款最高的条约

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内容
  • 《天朝田亩制度》(纲领,最能反映性质)
  • 《资政新篇》(资产阶级)
  • 意义
    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效地打击了西方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战斗力
教训

农民阶级不能负担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责任

洋务运动

内容
  • 提出口号“中体西用”“自强”“求富”
  • 新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陆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意义

促进了早期的民主资本主义和工业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教训

具有列强依赖性,封建性,企业管理腐朽性。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重要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光绪皇帝

性质和意义
  • 爱国救亡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冲击了封建制度。
  • 思想启蒙运动,对近代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教训
  • 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革之路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

重要人物
  • 孙中山:1912年创立中兴会,是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后合并为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民报》为机关报纸,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 袁世凯:北洋军阀首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内容
  •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民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民生:平均地权
  • 保路运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和武昌起义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性质和意义
  • 较为彻底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族主义民主革命
  •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统治制度,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革,推动了亚洲各民族主义革命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旧)

重要人物
  •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犯下党的“右倾”错误
  • 李大钊: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第一人。
  • 鲁迅
  • 胡适
内容

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五四运动

导火索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性质和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表现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重要人物

人物 事件
魏源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志》
孙中山 提出“振兴中华”
创办中兴会,第一个革命团体
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全国性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提出三民主义
严复 翻译《天演论》
李大钊 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重大会议

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共一大)会议

1921年
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举行

内容
  1. 确定工作重心转向工人阶级
  2. 确定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 中国共产党是凝聚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
  2. 共产党的成立肩负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
  3. 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发展方向
  4.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国民党一大

1925-1927 大革命时期

内容
  1.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革命政策
  2. 提出新三民主义
意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八七会议

汉口

内容
  1. 彻底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方针
意义

是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古田会议

内容

确定加强思想武装和政治教育的路线

遵义会议

内容

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意义
  1. 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
  2. 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瓦窑堡会议

内容

提出联合民主资产阶级战线

洛川会议

确定抗日战争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中共七大

内容
  1. 总结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2. 命名毛泽东思想,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签订双十协定

中共第七届二中全会

内容

指出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意义
  • 与《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 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标志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确立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程

大革命时期

  • 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 《井冈山土地法》:第一部土地法

解放战争后期:

  • 《五四指示》:在解放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毛泽东思想的建立与成熟

确立

  •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革命道路
  • 具体内容:
    1. 武装斗争
    2. 土地革命
    3. 建立根据地

成熟

  •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 三大法宝的提出: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 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理论和指导思想的确立

时间 会议名称 指导思想
1921年 中共一大 马克思列宁主义
1945年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02年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012年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https://l61012345.top/2023/07/17/学习笔记/复习笔记/近代史纲要/
作者
Oreki Kigiha
发布于
2023年7月17日
更新于
2025年2月4日
许可协议